千年晋工金银器技艺焕发新活力——非遗技艺科普讲座


    3月4日,由山工科技信息文化传播基地和耕读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举办的“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主题讲座在图书馆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山西省金银器制作家族第七代非遗传承人杨育康同学担任主讲嘉宾,通过生动的讲解、视频展示与案例分析,带领师生们深入领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的千年传承与当代创新。

1749554230793678.jpg

    千年技艺:从历史长河到现代工坊

    杨育康同学以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史为脉络,系统梳理了晋工技艺的起源与演变。从商周时期的金箔锤揲、春秋战国的动物纹饰,到唐代融合佛教元素的錾刻技法,再到明清时的银烧蓝与花丝镶嵌,晋工技艺历经三千五百年的积淀,形成了“起源早、工艺精”的鲜明特色。讲座中,他特别提到晋工技艺的十道核心工序,如“碎银称重”“浇铸”“雕刻”“拉丝”等,并通过视频展示了传统匠人“一器千锤”的手工制作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妙与匠心。

1749554257135154.jpg

    科技赋能: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转型

    面对传统工艺传承难题,杨育康同学分享了团队在技术创新上的探索。他介绍,通过引入3D打印雏形预起型技术,成功优化了传统手工中最耗时的“起型”环节,既保留了核心雕刻工艺的艺术性,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团队还将现代光谱仪用于材料提纯检测,结合抗菌镀层等技术开发出银胎珐琅茶具等实用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1749554285946871.jpg

    活态传承:从校园到国际舞台

    作为青年传承人,杨育康同学始终致力于非遗的活态传承。他带领团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金奖,设计的“晋心晋礼”系列作品成为国家级赛事官方礼品;创办的晋工金银器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并联合职业院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辐射文化受众超50万人。他还多次代表山西省文旅厅亮相国际展会,向世界讲述晋工技艺背后的山西故事。

1749554319286591.jpg

    民俗与匠心:银锁背后的文化密码

    讲座中,杨育康同学以山西民俗银锁为例,解读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他提到,银锁承载着黄河流域“锁住平安”的美好祈愿,其纹饰融合百家姓、祥云等元素,既是工艺精品,也是家族情感的纽带。其家族生产的银锁曾占据山西中部市场60%份额,如今通过开发“玄中寺挂件”等民俗文创,让传统符号焕发新活力。

1749554343877676.jpg

    活动最后,杨育康同学表示:“非遗传承既要守住技艺的‘根’,更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技艺科普,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青年加入非遗保护行列,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让千年匠心薪火相传。

杨育康,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学生,中共党员;

山西省金银器制作家族第七代非遗传承人;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

参与设计国家级大赛官方指定礼品;

获国家奖学金;

获第八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暨第四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金奖、银奖、铜奖;

获山西省第二届非遗•工美精品展最佳创意奖;

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山西赛区金奖;

获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西省金奖;

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获第十一届“创青春”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多次代表山西省文化旅游厅参加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及第二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等国际、国家级展会。